鳳尾連藥材之介紹
文/吳坤璋 藥師
藥材基原
鳳尾蕨科(Pteridaceae)植物日本金粉蕨Onychium japonicum (Thunb.) Kunze 的全草。
藥材別名
鳳尾尼、鳳尾蓮、小本鳳尾蓮、正馬胡、本黃連。
藥材形態
根狀莖匍匐,橫走,被茶褐色披針形毛狀鱗片。葉叢生,稻稈色,或基部棕黑色,無毛。葉片全形輪廓呈卵圓狀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,3~4次羽狀分裂;下部羽片披針狀三角形,斜展;小羽片及裂片多數,最後裂片3裂,裂片長4~8 mm,寬1~2 mm,先端有短尖。營養葉僅具數齒,小脈單純;孢子葉卵狀披針形,全緣,孢子囊群長5~6 mm,假孢膜成對生長,幾乎占滿整個裂片之背面,開口朝向末裂片中脈。
採收加工
全年可採,全草連根掘起,洗淨,曬乾。
性味效用
苦、寒。具清熱,利溼,解毒,止血之效。為苦味健胃劑,治赤痢,腸胃炎。
民間應用
1、治大腸炎、下消。本品40~75公克,水煎服。
2、細菌性痢疾。本品與紅乳仔草各150公克,和紅糖煎水服(腹痛者,可再加蚶殼草(積雪草))。
3、退腸炎。本品40~60公克,和紅糖煎水服。
4、消暑、消炎,治赤白痢。本品20公克、白頭翁8公克,黑糖20公克,煎濃當茶飲用。
5、消炎、退腸火,治便血。本品、紅乳仔草、金石榴、候神實,煎水服,奇效。
6、退肝火、膽火。本品水煮紅糖服。
7、盲腸炎奇效方。本品(正馬胡:鳳尾連去尾)2公克、馬勃8公克,水7份,酒3份,煎服。
用量範圍
20~75公克。
使用注意
味奇苦,反胃患者不宜使用。
作者說明
1.青草藥的緣起為醫療不發達時的民間醫藥,材料多隨手可得,多無文字記載,常以台語音流傳民間,台語音近似的中文字均可能成為藥材別名;藥材名稱又常與適應症相同之中藥材名稱近似,而鳳尾連為民間治腸炎,痢疾之著名藥材,使用情況近似於中藥材黃連,另黃連台灣早期常稱其為馬胡,故有本黃連、鳳尾連、正馬胡之名。
2.日本金粉蕨與鱗始蕨科(Lindsaeaceae)植物烏蕨Odontosoria chinensis (L.) J. Sm. 為野外常見之兩種外觀近似之蕨類植物,一般除看葉形及孢子囊群差異外,口嚐亦為鑑別方法之一,因為日本金粉蕨味極苦,而烏蕨較為不苦。
3.烏蕨亦有當鳳尾連藥材使用,據師祖 甘偉松教授早期調查,市售鳳尾連藥材九成為日本金粉蕨,餘為烏蕨;筆者目前所見樣本數極少,只能說目前所見者皆為日本金粉蕨。
4.在黃連一斤破萬元的年代裡,有人會拿烏蕨或日本金粉蕨的根狀莖以梔子染黃後,偽充黃連。
5.鳳尾連應用與黃連有其相似之處,或可為中醫師臨床應用材料的選擇之一。
6.候神實,即為豆科植物三點金草Desmodium triflorum,常見別名有蒼蠅翅、雨神失、乎神赤等。
◎日本金粉蕨植物全形
◎日本金粉蕨植物(左:營養葉;右:孢子葉)
◎日本金粉蕨根狀莖(去除了鱗片)
◎日本金粉蕨成對生長之假胞膜
◎市售鳳尾連藥材
◎鳳尾連藥材中發現之營養葉
◎鳳尾連藥材中發現之孢子葉
參考資料
1.甘偉松。臺灣植物藥材誌,第三輯。中國醫藥出版社,4-6。
2.郭城孟。蕨類圖鑑。遠流出版社,155。
4.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MSvc1AKGAhZKP04_M5pDq_ZY3OoI/article?mid=1143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