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藥廠”如何決定藥材要不要清洗,怎樣才是科學的評斷方法

要講藥材如何評斷要不要清洗,要先說明“藥典(臺灣中藥典)的意義”。藥典是國家法典,具有法律地位,其內容及規格訂定是由產官學研專家經收集市售藥材經分析統計後,再依現實狀況(如資源取得性,毒性,文化等)等考量所制定頒布,常見收載檢驗項目有基原鑑別、薄層層析、乾燥減重、總灰分(分,不是份)、酸不溶性灰分、水抽提物、稀醇抽提物、指標成分含量測定、農藥殘留、黃麴毒素、總重金屬及分項重金屬(鉛、鎘、汞、銅、砷)等。而藥典規格的訂定其實是藥廠採用藥材的“最低標準”(藥廠廠規只可比藥典規格嚴格)。

*藥廠如何決定藥材要不要清洗?
藥廠進貨後放在待驗區,檢驗合格後才入原料倉庫,所謂合格就是要有規格,ㄧ般就是廠規,廠規只可比藥典規格嚴格。一般來講,藥廠應該是不會進“土砂粉”或可見雜質很多的藥材來清洗來整理後,再去檢驗是否合乎廠規,因為你已經把藥材動過了,如果動過後,ㄧ檢驗發現不合格,你是要退貨(誰會給你退)?還是繼續採用不合格的東西。所以,既然進貨檢驗合格才會接受這批貨,怎麼會有清洗的問題。

所以,我在想合格藥材應該是不需要清洗,因為你ㄧ開始廠規就可以訂到你滿意敢吃進去嘴巴的嚴謹數值。另外,你在清洗,烘乾的過程,大概有效成分會減少,微生物毒素(這裡講微生物毒素,是因為可能產生的微生物毒素不是只有黃麴毒素而已)有可能增加,這些應該也是需控管的。

*另外,講到怎麼才是科學的評估藥材是否清洗的方法?

Johnwu09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